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用于测量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吸光度。为了保证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校准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对可见分光光度计校准过程的详细描述:
一、校准前的准备
1. 环境条件检查
- 需确保校准环境稳定。温度应控制在仪器规定的范围内,通常为 15℃ - 35℃,避免温度波动过大影响仪器性能。湿度一般要求在 40% - 80%,防止高湿度导致电子元件受潮或出现凝露现象。同时,要将仪器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避免振动干扰。
2. 仪器外观与清洁检查
- 仔细检查仪器外观,查看是否有损坏、划痕或松动的部件。特别要注意比色皿架、波长调节旋钮等部位的完整性。
- 对仪器进行清洁,用干净的软布擦拭外壳,去除灰尘和污渍。对于光学部件,如光源灯罩、比色皿架等,要用专门的光学清洁工具轻轻擦拭,防止划伤光学表面。
二、波长准确性校准
1. 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
- 常用的标准物质有钬滤光片、镨钕滤光片等。这些滤光片具有特定的吸收波长,可用于准确校准仪器波长。例如,钬滤光片在 279.0nm、287.0nm 等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峰。
2. 校准操作步骤
- 将标准物质(如钬滤光片)正确安装在比色皿架上,注意安装方向要正确,确保滤光片表面与光路垂直。打开仪器电源,让仪器预热一段时间,一般为 15 - 30 分钟,使仪器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
- 通过仪器的操作界面设置扫描波长范围,使其包含标准物质的特征吸收波长。然后启动扫描程序,仪器开始测量标准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
- 扫描完成后,观察测量得到的吸光度峰值对应的波长是否与标准物质的特征波长相符。如果有偏差,按照仪器的操作手册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可能因仪器型号而异,一般是通过调节波长调节旋钮或在软件界面输入校准系数来进行。
三、吸光度准确性校准
1. 使用标准溶液
- 采用已知浓度和吸光度的标准溶液,如一定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将标准溶液倒入比色皿中,约 3/4 高度即可。用擦镜纸擦拭比色皿外壁,避免指纹和污渍影响测量。
2. 吸光度测量与校准
- 将装有标准溶液的比色皿放入比色皿架,正确定位。在仪器操作界面上设置测量波长,该波长应是标准溶液有明确吸光度值的波长。
- 进行吸光度测量,读取测量值并与标准溶液的理论吸光度值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差异,通过仪器的校准功能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可能是对满度吸光度进行重新设定,或者根据仪器提示输入校准因子。